一、注意招聘单位的正规性
大家在求职时,千万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用人单位——也即与你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
因为信息差问题,除非是知名的大企业,否则大部分人都很难了解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
如果有熟悉的师兄师姐在该单位工作或者实习过,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可以最高效地了解到公司的情况。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可以先通过企查查或者天眼查了解一下公司的大致情况。
重点关注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信息、注册地等。
公司的注册资本关系公司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注册资本越多的公司,规模越大,经济实力相对来说也会越雄厚。
股东信息则关系到公司的稳定性或者发展空间,如果该公司背后有国企或者知名企业持股,则说明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也相对来说会比较正规、稳定。
相反,如果该公司的持股股东大部分是个人或者小企业,那么就值得注意了,特别是近期出现频繁股东变更的公司,这说明公司的经营可能出现了问题,如果要入职的话需要多加考虑。
注册地主要关系到你的工作地点,以及诉讼时的管辖法院。提醒大家一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工作地点,如果工作地点和公司所在地不一致,很可能属于劳动派遣。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要注意查看下公司近期的诉讼情况,如果该家公司近期存在大量的劳动纠纷,则说明公司在员工管理上可能存在较大问题,换句话来说,就是可能“坑”比较多,这个就需要大家谨慎对待了。
二、注意违约金数额
之前跟大家说过,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不同,是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所以大家在签订三方协议之前一定千万要注意这个问题,以及沟通好如果提前解约的操作流程,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三、 关注薪资结构
对于大部分岗位来说,薪资的基本结构一般是底薪+提成。
所谓底薪就是员工正常状态下公司应付的工资,也即员工正常上下班,不存在请假情况下的工资。这笔工资是属于固定工资。
对于存在绩效要求的岗位,则会有提成。这时需要关注下提成的发放标准、比例等。
有些公司的提成是要求员工完成一定的业绩,通过考核,成功“转正”之后才会发放,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业绩达不到公司要求的话,你就永远只能拿底薪了。。。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身边已经有太多人被坑过了。
另外也可以问下有无加班费、餐补、交通补贴等等,虽然大部分公司是不存在的,如果有的话,你就偷着乐吧。
四、关于五险一金
虽然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但实际上有不少企业为了节省用工成本,往往会规定试用期期间不缴纳社保,现在就业形势较紧张,很多宝宝为了入职往往会妥协,或者因为不懂或者不重视而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
这里必须明确跟大家说明,试用期期间,公司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公司事先要求你签订了所谓的“放弃社保承诺书”,也是无效的。
所以,大家在求职时要重点关注一下五险一金的缴纳问题,了解清楚缴纳比例和缴纳基数(是按照实际工资缴纳还是最低工资标准缴纳)。
五、注意工作岗位、时间和地点
大家在签订三方协议以及劳动合同时,不要只关注工资,还要重点关注合同中关于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地点。
工作岗位关系到日后调岗的问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裁员的成本,往往会搞出各种骚操作,“调岗降薪”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企业具有合理的管理权限,如果劳动合同上约定的工作岗位不明确,或者约定了“同意公司重新安排岗位”等条款,那么员工在面临公司的“调岗”要求时就容易陷入被动,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工作时间在劳动合同中主要体现在工时制度上,工时制度分为三种,分别是: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
工时制度
标准工时制
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工时制度,按照法律规定,采用标准工时制的岗位,员工每天工作时间最长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最长不超过40小时
综合工时制
以一定周期为限,综合计算员工的工作时间,适用于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岗位或者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交通业、旅游业等
不定时工时制
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照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者需要机动作业的岗位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是挂钩的,主要关系到休假和加班的问题。
大部分岗位采用的都是标准工时制,即工作时间固定并且严格考勤,虽然按照法律规定,应当遵守8小时/天、5天/周的工作时间,否则需要支付加班费,但实际操作中,劳动者要主张加班费是很困难的。
关于加班费的问题,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下次有时间再细说。
也有些公司直接规定了单双休甚至单休,这是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大家可以看情况适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作地点关系到是否存在劳务派遣的问题。如果劳动合同上注明的工作地点与公司的经营所在地不一致,基本都存在劳动派遣的可能,现在外包企业或者派驻岗位很多,大家在求职时一定要问清工作地点,避免掉坑。
六、试用期及考核标准
试用期的长短与劳动合同期限是直接挂钩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一)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三年以上或者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三)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四)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该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五)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的80%。
对于劳动合同期限,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越长越好,因为劳动者辞职仅需要提前30天告知即可,而公司提前终止劳动合同,则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从这个角度来说,劳动合同期限越长,对劳动者越有利。
当然,劳动合同期限越长,相应地,试用期也就越长。一般来说,大企业会倾向于签订较长时间的劳动合同,同时约定较长的试用期。
公司在试用期辞退员工,一般需要公司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
因此,为了掌握用工的主动性,大部分公司往往会制定很多录用条件/考核标准,大家在入职时要千万注意公司的考核标准,如果该公司的考核标准明显不合理,那么就值得警惕,该公司在试用期辞退员工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七、录用条件
单位要求先签三方协议,通过实习考核方能签订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之前有个小伙伴咨询我说,有个心仪的单位打算录用他,但是要求先签三方协议,等通过实习考核后才能签劳动合同,问我该怎么办?要不要答应?
三方协议的本质是约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就业关系,即用人单位一旦与毕业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双方就应当按照协议约定,在学生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否则违约方就要支付违约金。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已经明白了三方协议对于毕业生的重要性,为了稳住毕业生,往往都会要求学生先签一份三方协议,但是又想保留接收毕业生的主动权,不想后续因为违约而支付违约金,于是就有了约定通过实习考核方能签订劳动合同的操作,这样就等于三方协议对用人单位失去了约束力。
如果三方协议上有约定了类似条款,那么就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目前尚未有法律规定或者司法案例明确表明该约定是违法的,因此如果出现纠纷,法院往往会认定该条款有效。
如果有小伙伴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
个人的建议是,在签协议之前,最好先深入了解一下该公司的情况,可以通过查询公司的注册信息、涉诉信息、经营情况等了解,也可以通过询问老师、师兄师姐或者亲友等,多方面了解,确定该公司是否真的很值得你去。如果确定该公司确实不错再考虑入职的问题。
当然,也可以先跟公司协商一下,能否先到公司实习一段时间,待通过实习考核后再签订三方协议,这样就可以避免双方存在争议。如果公司依然不同意,那是否入职就值得仔细斟酌了。
八、 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毕业生在求职期间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是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此时发生纠纷应当适用《民法典》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如果是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发生了纠纷,那么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先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当然,如果发生纠纷了,建议能协商还是先协商,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看情况请求学校帮忙协商。
TOP